您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分析 > 市县分析

访民情 问民意 扬长避短促发展

时间:2014.09.28 来源:

——郴州调查队走村入户调查报告

为了解郴州乡村建设情况,加强与农村居民记账户的联系,切实感受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国家统计局郴州调查队对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廖家洞村、苏仙区坳上镇水塘村开展了走村入户调查。调查听取了农村居民对农村经济、社会、民生、生态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发放20份调查问卷、召开2次座谈会、走访20户农户,找出了两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弱势,并提出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现将调查概况报告如下。

一、两村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一)基本概况

廖家洞村位于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处于秀丽的仰天湖山下,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该村共有542户,常住人口1800人。从业人员人数800人,其中在家从业人员620人,全部为务农;全村举家外出户数40户、共208人;外出从业人员180人。全村耕地面积2360亩,其中:水田面积1220,主要生产一季中稻,同时在水稻中养殖禾花鱼。山地面积30000亩。

水塘村位于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处于郴江河上游,地势平坦。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586户,1528人,村集体经济较好,属典型农业大村,耕地面积2539亩,林地面积6670亩,其中列入生态公益林644亩。全村以种植水稻、蔬菜、油茶、香芋为主。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油茶1000亩。村企业100千瓦时电站一座,农家乐洪文山庄一家,村集体经济稳定,道路硬化等各项事业完成较好。

(二)基础设施状况

一是农村电网建设成效显著。两村开展农村电力建设工作,村民反映用电很方便,电费也低于城镇,实现了“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目标。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两村都实现了水泥路通村,同时采取代养或自养等方式加强了通畅工程的养护,确保公路常年安全畅通。三是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发展快。两村采取有线与直播卫星同步进行的方式,实现了广播电视到村到组,其中廖家洞村百户有线电视台60台;水塘村百户有线电视台50台。四是农村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全面覆盖。移动、电信的通信基站信号覆盖两村农村的各个角落,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手机信号的目标,并在乡镇一级实现光纤网络覆盖。

(三)居民收入状况

廖家洞村2013年人均收入12434.84元,其中打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为6735.71元,占人均收入的54.2%,在调查中了解到,打工收入多为在乡镇及附近修水渠、砍竹子等,一般为150/天。经营性净收入为2909.82元,占人均收入的23.4%。由于廖家洞村地处高山地带,水稻生产为一季稻,多为自产自用,因此经营性净收入多为农业中的渔业和牧业。随着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廖家洞村产的禾花鱼和高山牛羊,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经济效益日益提高。在走村入户的调查问卷中,70%的受访村民表示今年家庭人均年收入将比上年增加5%10%10%的受访村民表示将在5%以内,另有10%的受访村民表示将在10%以上,仅有10%的村民认为收入将比上年减少。

水塘村2013年人均收入12434.22元,其中打工所得的工资性收入为7676.62元,占人均收入的61.7%,水塘村靠近城区,打工收入多为在郴州工业园区,收入比较稳定,一般为每月2000元。经营性净收入为1677.13元,占人均收入的13.5%。多为种植蔬菜收入。在走村入户的调查问卷中,70%的受访村民表示今年全家人均年收入将比上年增加5%10%20%的受访村民表示增加5%以内,10%的受访村民表示年收入将比上年增加10%以上,没有村民表示今年人均年收入将比上年减少。

此外,两村村民在近年来都享受了养老保险、新农合,调查走访的村民普遍反映:“种地不用缴费纳税,种粮有粮补,种棉、油有良种补贴,养老有养老金及高龄补助,防病有新农合,负担有所减轻,国家的惠民政策对农业、农村帮助很大,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两村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一)两村发展优势

1.廖家洞村的资源丰富。一是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因廖家洞村处于风光秀丽的仰天湖山下,矿产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锡矿资源。二是自然环境较好,污染少,农产品受到市民欢迎。由于廖家洞村地处高山地带,水稻生产为一季稻,在种植水稻同时,村民大多在田中放养的鲤鱼、鲫鱼,这些鱼在冷水田中吃禾花长大,因此肉质鲜美,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价格在每公斤90元左右。高山中养殖的牛羊,也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经济效益日益提高。三是山林较多,林木资源丰富。在廖家洞附件的高山中竹林较多,村民在春季收获野生竹笋、秋季收获林产品。

2.水塘村地理位置较好。水塘村处于郴江河上游,靠近郴州城区,且地势平坦。因此,适合种植蔬菜。村中劳动力充足,在种植蔬菜的同时,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多在郴州工业园区打工,收入比较稳定。村企业有100千瓦时电站一座,洪文山庄一家,村集体经济稳定。

3.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日益重视。十八大提出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对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在投入上会有进一步的增加。在走村入户调查问卷中,两村村民都表示农村孩子读书比较方便、看病就医也比较方便,加上有了新农合,看病的费用和负担比以往大为减轻。村容村貌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普遍有所提高。

(二)两村发展劣势

1.地理区位较偏。廖家洞村地处郴州市北湖区边陲,境内只有一条县级盘山公路穿界而过,从郴州市区到廖家洞村坐车需3个多小时,冬季高山冰冻道理不通,雨天有雾难以通行,交通十分不便。因此,廖家洞村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依靠自身发展难。外来企业也不愿意去投资,没有外部的“输血”,村级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2.经济基础较差。两村的村级企业较少,产业发展滞后。被调查的村民反映:廖家洞村的中季稻、禾花鱼、高山牛羊的产量少,水塘村规模化种植蔬菜少,除此之外,没有工业产业,可开发利用资源缺乏,两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

3.技术、人才、资金短缺。缺乏技术、人才是两村发展需要克服的困难。由于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传统观念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影响,绝大多数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意离开大城市到人才急需的农村去施展才能,就连本村学习成长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学成后也不愿回到农村,为农村服务。此外,资金瓶颈制约农村产业发展,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力度渠道狭窄。在走村入户调查问卷中,30%的受访村民表示目前提高自己收入的主要困难是无技术;20%的受访村民表示目前提高自己收入的主要困难是无门路;40%的受访村民表示目前提高自己收入的主要困难是无资金。大多数村民表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能培训,都是在工作、劳动中学习和提高。此外,村级组织建设力量不足。村干部工资低,普通劳动力工价上涨、发家致富的机遇越来越多,相比之下,村干部还是有些得不偿失,有技术、有门路的年轻优秀人才不愿留在村里,也缺乏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人。

三、促进两村发展的建议

一是注重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农业生产能手和农民技术骨干。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如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发挥其技术和人才培养的优势条件,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服务。完善有关政策,引导有文化知识、有专业技能、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培养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

二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农业粗放的经营模式,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产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发挥科技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三是扶持农业农村服务机构。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的财政补贴、贷款支持或税收优惠等扶持,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支持推动郴州农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建立。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加大金融扶持农村发展的力度,拓展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保障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