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
时间:2014.09.15 来源: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显,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了解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状况,近日长沙调查队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对部分有学龄期子女的进城务工农民家庭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目前我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受教育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我市多措并举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益
1、坚持“两为主”政策,长沙义务教育连年获“双百分”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益,长沙市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连续多年使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小学、初中就地入学率达100%,符合政策的学生“一费制”全免率达100%。在本次调查中,访问的25户农民工家庭中没有子女辍学现象,在务工所在地就读的随迁子女人数占72%,在老家或其它地区就读的留守儿童人数占28%。近9成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占比为89%,在民办学校和其它学校就读的占11%。
2、出台“新13条”措施,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在今年8月召开的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公布《长沙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措施》,文件中13条新举措,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的入学条件、学区范围、入学程序、保障措施等均作了明确规定。措施明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受同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接受学校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同时鼓励民办中小学接收其入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实行同一收费标准,流入地政府和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借读费”和与就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
3、继续执行“三限”政策,规范公办高中择校收费
今年秋季开学前,长沙市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联合发布2014年秋季中小学收费标准。对于农民工子女特别关注的择校费,该标准规定,公办高中择校继续执行“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示范性高中择校生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收高中学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10%;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择校生取消学费项目,择校费标准统一规范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每生每期不超过2300元,市级示范性高中每生每期不超过1800元;择校费不准跨学期预收。
二、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育费用较高,教育开支项目较多
尽管长沙实行公立中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并且限制公办高中择校费等,但调查过程中,仍感受到教育消费是农民工家庭的较大负担。调查数据显示,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教育总开支占家庭生活总消费三成以上的农民工家庭占44%,其中24%的家庭教育消费比重占家庭生活总消费达五成以上。花费最多的是在校期间的住宿、就餐等生活费用,占教育总开支的35%;其次是交通、托管、自愿性服务等其它费用,占17%;再次是课外辅导、培训费用,占16%。
2、教育资源紧张,就读公办学校仍有困难
目前农民工随迁子女完全就读于公办学校仍存在一定难度,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就地入学的公办学校容量不足,学位数量有限,限制了接收农民工子女的人数。二是入读公办学校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农民工子女监护人在长沙持续合法居住一年以上、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等。三是公办学校入学程序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度。走访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情况,在高新区务工的王先生为儿子转学跑了多个学校,每次申请时报名的人数较多,但真正能录取的很少;在岳麓区务工的周女士则表示为儿子到公立学校报名,名额满了就很难报名就读,给农民工子女名额太少。
3、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易“半途而废”
一是由于户籍和学籍的限制,农民工随迁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按规定必须回原籍升学,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二是进城务工的不稳定性迫使农民工经常搬家,频繁转学、学籍变更,给其子女接受学校教育带来不利影响,也给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正常秩序带来一定影响。三是有些进城务工人员迫于生活压力,不打算让其子女继续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教育。非义务教育较高的收费和门槛,使农民工子女无奈的放弃在城市继续升学的愿望。
4、农民工子女心理教育需重视
本次调查中,当问到“让子女在务工所在地上学的主要原因”时,78%的被访者认为“务工地学校教育水平更高”,56%的被访者认为“孩子待在父母身边更好照顾学习和生活”。说明大多数农民工对自己的孩子寄托了较高期望,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但多数进城农民工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督促、辅导子女学习,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易出现厌学心理;有些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家教方法过于简单,甚至有个别父母将工作、生活的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动辄打骂,这些都可能对孩子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在学校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农民工子女受歧视现象,容易使其产生自卑、自闭心理。调查中被访者李先生就道出了他的心声:自己打工累,没有时间陪孩子,更谈不上教育,希望老师和社会能给予更多关爱,不要因为我们的身份而瞧不起孩子。
5、农民工子女高中教育及高考受到阻碍
本次调查中,当被问到“您对于子女在您务工所在地参加高考有何期待”时,绝大多数被访者都表示“希望能异地高考”(即不回原籍参加高考)。目前的高考政策是按户籍所在地报考的原则,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完成义务教育后,大多数就只能返回原籍继续高中学业,以便在原籍参加高考。小部分在城市进入普通高中的子女,由于无法获得在流入地的高考报名资格,也只能回原籍参加高考,但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题型难易程度不同,农民工子女在随父母辗转流动的过程中,要适应多种教材与教学方法,无形中加大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的困难。
三、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如何保证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公平,切实有效的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议:一是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现有户籍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稳步推进异地高考制度,保护农民工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二是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纳入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财政部门要将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长效的保障机制。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政策上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提高其办学水平。四是提高公民素质、培养整个社会的人性关怀,从而使农民工及其子女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避免农民工随迁子女出现自卑等负面心理。
相关附件:
上一篇:长沙城乡居民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
下一篇:平江农村饮水安全情况的调查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 Email:hndczd@qq.com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二段新世纪花苑华侨国际大厦14、15楼 邮编:410015
版权所有:湖南国调信息网 备案号:湘ICP备110095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