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分析 > 市县分析

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 加快岳阳临港产业发展

时间:2014.08.29 来源:

——岳阳产业发展融入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的调查

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岳阳临港产业发展,促进开放型经济后发赶超,是湖南省充分发挥“过渡带”和“结合部”区位优势、培育中部崛起竞争新平台、打造经济新增长极和升级版、推动“三量齐升”、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的必然历史性选择。岳阳作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现代物流的重要中心、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是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发展临港产业的主战场。

一、岳阳临港产业发展现状

    1、临港产业具备一定基础

岳阳沿江临港产业一直得到中央关注和支持,建国以来,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华能岳阳电厂、泰格林纸等中央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岳阳布局。1992年,岳阳被国务院列为沿江对外开放重点城市,城陵矶港成为国家一类口岸。2006年岳阳市启动新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建设,2009年开始沿长江岸线规划建设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和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2012年省政府第113次常务会议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属于岳阳也属于湖南的长江经济带,岳阳临港产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临港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60亿元,引进项目124个,合同引资570亿元,城陵矶新港一期建成运营,实施“四关联动”通关模式,开通海轮航道和“五定”班轮航线,港澳直航实现常态化,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综合保税区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批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开放步伐、发展沿江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岳阳围绕发展临港产业,着力构建“344”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石油化工、食品轻工、电源能源三大产业集群,积极培养发展专业设备制造、节能环保、医药、电子信息四大先进制造业,做强航运物流、现代旅游、金融商务、商贸市场四大现代服务业),引导临江与腹地联动发展的产业功能组团格局,临港产业核心区初步形成了以现代航运物流、粮油加工储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主的产业布局,引进华能岳阳发电、泰格林纸等大中型企业25家,正在以北斗导航为中心,加快岳阳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产业园建设。

    2、岳阳工业发展初具规模

2013年,岳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53元,增长34.6%;规模工业增加值1157亿元,增长11.6%,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12.8%,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2.3%,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8%,比2012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实缴税收131.3亿元,增长27.8%,占全市总税收的72%

2013年,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42.5%。其中,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39.0%

3重点产业来势良好

2013年,岳阳石化产业、食品产业产值分别达1351亿、993亿,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0.2%;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20%。北斗导航应用及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开展洞庭湖水利水务管理、运输车辆管理、公务车辆管理等领域的北斗应用示范,北斗导航终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型建筑业代表远大可建实现大规模出口,总投资21亿元的可持续建筑项目将陆续投入生产。

4、制约瓶颈依然突出

一是沿江大开发部署相对滞后。与苏、皖、赣和鄂四省相比,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部署起步较晚,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落后于同处中部的湖北与安徽沿江地区,与江苏沿江地区差距更为突出。

二是产业布局欠优。岳阳沿江区域共有9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产业规模偏小,布局相对分散,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县域各园区均无明显强势的主导产业,存在同质化发展趋势;各县市区部分非关联产业交叉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不足,难以形成产业集群,资源难以共享。

三是产业基础较差。岳阳工业的十大主导产业中,除石化、能源、造纸产业有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华能电厂、岳阳林纸作为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相对突出外,其他产业均存在“小而全、小而弱、小而(链)短”、龙头企业偏少的问题;沿江区域多数主导产业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食品产业,均一定程度上存在产业链断层多,产业链短而且狭窄的问题。

四是创新大驱动机制远未形成。经济增长仍以外延式发展为主,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不够完善,高端产业支撑功能尤显薄弱,沿江区域2013年高新科技企业111家,占沿江区域各类企业总数1.9%左右,难以满足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5、发展机遇不可再失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崛起,基本上是从沿海开始,再沿内河而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沿海和大江大河多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我国经济发展也多起步于江河,繁荣于城市,经济重镇大多坐落于江河沿岸。在我国沿海经济带发展起来后,中央提出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举措,是带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正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长江流域的拉动作用日趋明显。我省发展临港经济的优势明显、潜力很大,必须牢牢把握好新一轮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黄金机遇,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大会战,加快建设湖南临港产业区,防止在区域竞争中被挤压、被边缘化。

二、加快发展临港产业的工作重点

通过对岳阳市发改委和市经信委的调查,目前岳阳对临港的发展定位是以岳阳港为立足点,以绿色化工产业园、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岳阳开发区、君山工业园等园区为依托,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发展临港特色产业为抓手,重点建设石化、电力能源和食品及轻工等临港核心产业集群,将岳阳建成中西部及沿长江经济带的自由贸易工业区和湖南临港产业核心区。对临港的产业布局是依托产业发展条件与基础优势,重点打造石油化工、电力能源、食品及轻工三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专用设备制造、节能环保、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大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航运物流、现代旅游、金融商务与商贸市场等四大现代服务业,形成“344”现代产业体系。那么具体的工作重点是:

1、辐射式发展临港核心产业。建设以岳阳为核心,向湖南境内沿长江城市群辐射的临江核心产业体系。优化提升石化及化工产业集群。争取PX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绿色化工产业发展,从而实现岳阳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对PX的实际需求为1385万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PX消费国,占全球消费量的32%,但中国PX总产能仅为880万吨,自给率只有63%积极打造电力能源产业集群。重点蒙华铁路煤运大通道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电力能源产业发展。依托岳阳煤炭储备基地以及临江临湖用水便捷的区位优势,以华能岳州电厂一期21000兆瓦、神华国华华容电厂一期21000兆瓦等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一批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建设;积极推进火力发电企业与建材企业的联动发展,提升火电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强食品及轻工产业集群。重点是要整合肉类和粮食进口口岸优势,打造中南地区的食品及轻工加工和贸易基地。超前谋划口岸经济,加强进口食品的肉类的就地加工和产品贸易,实现由通道型口岸向加工型口岸的快速转变。

2、裙带式发展临港关联产业。通过发展临港核心产业,带动临港关联产业发展。用设备制造业。积极发展石化装备、食品机械、港口机械、磁力和熔炼设备等,打造湖南特色化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依托化工、电力能源等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节能装备,积极发展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新型环境污染治理设备和制剂,推进绿色建筑和资源利用产业化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良好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围绕当前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市场需求,重点发展生物技术产品、化学制药、现代中药等产业,选择性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构建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应用电子等优势产业,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积极延伸产业链与价值链,向软件制造及服务、数字视听产品、通信设备和电子材料等领域拓展。

3、保障式发展临港引致产业。配套发展临港引致产业,保障临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物流为骨干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物流兴市”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和电子商务物流,将岳阳建设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和区域性物流中心。现代旅游。充分发挥沿江地区文化底蕴、自然风光、生态资源等综合优势,提升现代旅游产品品质,加快旅游与文化、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文化体验旅游、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滨江滨湖湿地旅游等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金融商务。围绕产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需求,注重与其他城区的功能分工与协调,强化金融商务产业与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融合,形成重点突出、特色分明的金融商务发展格局。以专业服务业发展为重点,全力提高区域商务服务水平;重点围绕各类支持产业发展的融资服务,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商贸市场。加快引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时尚百货、主体百货等新型商贸业态,重点发展大型超市及仓储式商贸服务业、休闲商贸服务业、第四代专业市场等,构建现代商贸市场体系

三、发展临港产业的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湖南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必须:

1、确立岳阳引领湖南临港产业发展的领头地位。利用港口及港口城市的集聚辐射等功能发展临港经济,实现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临港商贸业的协调发展。岳阳作为湖南的湘北门户和唯一的对外口岸,其地位和优势突出。全省应统一思想,确立岳阳作为发展湖南临港产业的领头地位,协调全省各相关部门,发挥和放大临港优势,真正把城陵矶新港区建设成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现代物流的重要园区,开放开进经济的重要门户,并以此带动我省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

2、建设岳阳辐射湖南临港产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整合全省资源,实行部门联动,联手共建城陵矶新港区综合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粮食进口口岸和城陵矶肉类进口口岸建设,夯实岳阳辐射全省的港口平台,真正把城陵矶打造成功能齐全、特色明显、开放开发的临港口岸。

3、制订符合临港产业发展的可操作性政策措施借鉴武汉新港和重庆港的扶持政策,制订具体的扶持措施,在临港建设、产业发展、项目推进、财税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鼓励和引导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等大运量、大用水、大进出的产业向沿江区域集聚。一是设立每年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临港地区符合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重点技术改造专项、节能专项、科技创新专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信息发展专项等专项项目扶持;二是设立临港创业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低息贷款等形式参与和扶持临港地区产业发展。

4、推动岳阳临港核心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全省一盘棋,按照“临港优先、产业集聚”的原则,临港核心产业优先布局岳阳沿江区域,央企、名企项目优先落户城陵矶新港。对已落户岳阳的大型石化、电力能源等央企项目,以省政府牵头,省直相关部门配合,加大报批推进力度,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以带动临港产业快速发展。

 

 

岳阳调查队综合科

2014829

相关附件: